PG电子

皖象更新·年终特稿丨长丰 “破浪”
发布时间:2024-01-25 05:18:52

  央广网合肥1月10日消息(记者 徐秋韵)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中国强。

  仅用4年就从国家贫困县迈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的安徽省长丰县,在2023年又一次捷报频传。

  根据长丰县2023年度政府工作报告,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千亿,增长15%左右,增速领跑长三角县区;规上工业产值、战新产业产值增速、工业投资额、技改投资等多项经济指标均全省第一。

  一个个鲜活的数据,是长丰前行之路的见证。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有6个县由国家级贫困县跻身百强县。长丰,是唯一的没有依托矿产等资源,而是以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主导、带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典型县。

  从昔日排名倒数的国家级贫困县,到顺利闯入全国百强县,再到如今近“千亿”。这些年,长丰的进阶之速犹如一匹“快马”,扬鞭奋进马蹄疾。央广网记者近日走近长丰,探寻其背后的高质量发展密码。

  新年伊始,万物竞发,在长丰,“一区六园”产业脉动强劲,“三主三新”产业架构起双凤经开区产业骨骼。2023年,长丰县规上工业产值1630亿元,增长48%,总量、增速全省第一;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20%……势头强劲的制造业成为长丰经济总量跃升的重要支撑。

  在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的比亚迪合肥基地,运输车辆络绎不绝,生产线一片繁忙,一辆辆新能源车从这里出发,驶向世界……龙头企业强,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一起强,在长丰,一个个振奋人心的龙头企业、龙头项目,挺起了长丰县工业发展的“脊梁”。

  以安徽首位产业——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例,龙头企业比亚迪落户合肥长丰后,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汽车产业链企业汇集长丰,仅2022年就有约350亿元的产业链项目签约落地。

  “比亚迪合肥基地一、二、三期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整车132万辆,年产值近200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总产值不少于3000亿元。”长丰县下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几乎每周都有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希望前来投资,八成以上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

  距比亚迪合肥基地不到10分钟车程中创新航是一家知名的动力电池企业。“今年7月3日,我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使用的就是我们全球独创的这款OS电池。”中创新航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敏告诉记者,公司已经为一大批主流车企提供配套与服务。

  目前,全县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长255%,集聚上下游企业230家,2023年全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值超700亿元,整车产量近50万辆,省内新能源汽车首位度57%,跃居全国县域第一。

  为助力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发展壮大,长丰做好“顶层设计”。今年8月,长丰县印发出台《长丰县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县行动方案》,《方案》提出,长丰县将深入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服务链”五链融合,打造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城。

  产业奇迹也是“极速”跑出来的,长丰常态化开展“红灯呈报”“周六解题”,创新“节点、一线、换位”“督帮一体”工作法,统筹协调项目进度,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在高密度、高强度的攻坚中,企业发展的“拦路虎”被一一清除。

  以“首位追求”发力“首位产业”,长丰县正力争实现1个千亿企业、500亿后市场、100万辆整车、3000亿产业规模,成为安徽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排头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可实现生产力的加速飞跃。在这一点上,长丰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打造先进制造“新高地”。

  专精特新企业是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在长丰,诸多专精特新企业一边啃下技术硬骨头锻造新优势,一边通过市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带动产业链上更多企业发展。目前,在长丰县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数量稳居全省县域第一。

  泵通常被称为机械设备中的“心脏”,但泵的制造并不简单,尤其是在石油化工领域广泛应用的沸腾泵,因它的制造难度大、技术含量高而被称为“神泵”,曾经长期依赖进口。位于双凤经开区的合肥华升泵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首台国产沸腾泵,成为世界上第二家能生产沸腾泵的企业,造价却仅为进口泵价格的11%,打破了该设备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目前,华升泵阀打造流体机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家教授组成的50多人研发团队,取得国家级新产品、首台套等工程创新成果,解决了多项“卡脖子”难题。

  “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也是我们企业的‘发动机’。我们不断深耕核心技术,推进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提质增效,助推商业模式重塑。”华升泵阀科研管理部负责人许允说。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平台建设是重要支撑。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几年,“平台思维”开始贯穿长丰县的科创发展。

  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长丰科创基地为例,该基地是长丰县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携手共建的具有孵化器和加速器性质的科创平台。2023年2月,中国科大国金院长丰科创基地正式揭牌运行。当天,13个项目签约入驻,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及智慧农业等新兴产业。

  安徽皓思液压流体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大国金院长丰科创基地孵化的一家高科技企业,专注于超高压及特种管路系统及设备的研发生产。国金院科创中心根据该公司产品特征及潜在应用场景分析,主动帮助该团队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相关技术部门进行精准对接。“我们不断优化改良并研发出与有中国‘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高度适配的管路系统,并在此次实验之前顺利完成国产化替代,有机会参与到核聚变装置此次实验的稳定运行全过程。”公司负责人表示。

  “通过长丰科创基地,我们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兴产业培育,同时做好高端人才聚集与培育,为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输入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打造成校地务实合作的新旗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科创中心主任丁锦文说。

  2023年,长丰县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23.43亿元,增长57%;长丰县在全市首次创新出台《长丰县企业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选派管理办法(试行)》,首批10名企业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正式入驻,5个院士团队、300余名硕博士常态入驻;宇桥生态科技园启动区竣工,北城智谷开工建设,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即将进驻……强主体、抓平台,一系列举措助推长丰县科创主体提质扩量。

  走进长丰县乡村,随处可见草莓的“倩影”。这一颗颗草莓不仅脆甜爽口,还“富”了村民——超8万户草莓种植农户、21万亩种植面积、莓农种植亩均年收益近3万元、草莓全产业链年产值达108亿元。

  在位于长丰县罗塘乡花塘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长丰县草莓种质资源圃内,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232个品种草莓,圃内建有高架栽培架、水肥一体化、加温设施、自动卷膜机等基础设施,还配备监测、生理、生化及保存技术研究等设施设备,保障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何艳介绍,通过挖掘优异基因资源开展种质创新研究,目前已培育出多个草莓新品种。

  科技力量也赋能着长丰草莓品牌发展。“智慧农业谷”的科研成果与长丰草莓产业紧密相连。“我们的草莓,从选种到育苗到栽培,都用上了现代科技。”莓农蒋秀芝如今打开手机,就可以实时监测草莓长势,掌握温度、湿度、虫害、光照等情况。长丰与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合作,开发数字草莓大数据平台,实现草莓生产温、光、气、土、肥、药可视化和联动控制。

  “我们十分关注长丰草莓的育种,未来,我们研发的‘育种中子源’装备,能够培育出可以抗病的草莓品种,从而提升品质,助推长丰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等离子体保鲜装置也将解决草莓等农产品易腐烂、难存储、难运输的问题。”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儒敬说。

  第三产业的融入也丰富了“长丰草莓”的品牌文化。在长丰县水湖镇,草莓小镇成了乡村旅游景区,游客们吃草莓、住草莓主题民宿、逛草莓观光工厂……既积攒了人气也增添了动能。

  近年来,长丰县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聚焦“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加速升级“大田作物、草莓、奶业、碧根果、稻虾”五个农业全产业链。加速“农文旅”融合,围绕“休闲采摘到长丰”,办好草莓文化节等特色活动,打响“心有梦·就长丰”文旅IP。如今在长丰,越来越多的村民借助特色产业发展“春风”,实现增收致富。

  和美乡村建设也是检验乡村振兴成效的“试金石”。行走在长丰县陶楼镇南部的石集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崭新的民宿、整洁的村路、郁郁葱葱的古树,社区村两委通过“两闲”盘活发展乡村民宿的运营方式,形成了“村民自愿让出+社区管理+企业运营”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目前,长丰县获批实施精品村2个,建成朱巷前黄等6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28个宜居宜业示范村,实施82个较大自然村整治工程皖象更新·年终特稿丨长丰 “破浪”。造甲双河等3个村居获评省级美丽宜居村庄,杨庙马郢获评“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全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达12亿元。

  千帆竞发,勇进者胜。站在新的起点,长丰县锚定“三个强县”建设目标,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全力“拼经济、强能级”,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丰实践。

  从昔日排名倒数的国家级贫困县,到顺利闯入全国百强县,再到如今近“千亿”。这些年,长丰的进阶之速犹如一匹“快马”,扬鞭奋进马蹄疾。央广网记者近日走近长丰,探寻其背后的高质量发展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