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

机械设备管理通用15篇
发布时间:2024-02-18 09:46:43

  机械设备管理1建筑业的机械设备是固定资产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机械化施工的重要物质保证,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加速建筑工业化的进程,实现建筑业的高速度、高效益,因此,必须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机械设备的管理,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改革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构,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种规章制度,坚持为生产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方向。建立一支专业管理和兼职管理相结合的.设备管理队伍,实行管、用、修相结合,专业修理并举的方针,不断改善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为促进公司的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提供良好的装备条件。根据上述原则和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条例。一、机构设备公司设立机械设备科,负责全公司的机构设备的管理工作机械设备管理通用15篇,并指定一名领导负责所属单位机械管理的日常工作,机管员实行业务上接受基层和机械设备科的双重领导。二、设备管理1、公司对设备实行大型集中、中小型分散的原则,大型吊装机械、土石方机械、桩基工机械集中委托机械设备科管理,由机械设备科统一调度。2、企业所有设备,统一由机械设备科进行编号,机械设备科和基层同时立帐,主要设备要建立设备档案,设备调动时随机调动,报废时,档案同时送批。设备的备件图册和设备历次修理记录,事故报告由机械设备科归档,说明书安装图册由基层设备员保管。3、基层机管员必须做到申报各种材料零配件,计划填报各种有关的统计报表,每年四季度做出次年新设备购置,大修计划送机械设备科审批,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需更改,需再次提出申请,经机械设备科批准后方可实4、报废设备申请,必须在当年三季度报出,由公司组成鉴定小组进行鉴定,报经主管领导审定后报废。经批准报废后的设备残值按财务有关规定处理。5、各种设备所提取的二项费用必须用于设备的更新改造。大修理开支,不得移给他用。6、技改费、设备折旧费,公司和基层按“四六”掌握使用,公司集中的资金用于购置大型设备,技术引进。7、对设备进行改装、革新,必须坚持先进科学、实用经济的原则,一般的改装技术革新由机械设备科审批,重大的项目由主管经理批准,改装和技术革新项目,必须连续运行六个月经鉴定确认可行后才以验收。否则,其费用在生产成本中支付。8、开展群众性的机械管理活动,每年进行两次设备检查评比工作,交流经验,年终进行一次红旗设备、操作能手评优活动。9、对新购置的小型设备一个月内必须投入使用,中型设备二个月内投入使用。10、设备闲置六个月以上的,可申请报停,但设备报停以前必须完好,启用时必须履行启用报告,停用期间不得提取二项费用(折旧费、大修理费)。11、机械设备的租赁必须征得公司同意后,方可对外租用,并参照机电设备台班费收取标准及公司有关规定收取费用,设备在同意租用后需交付一定的押金,在租赁期中造成损坏由租赁者负责修理和赔偿。三、机械设备的使用1、贯彻“人机固定”的原则,建立定人、定机、定岗位的责任制,大中型机械实行机长负责制,小型机械实行机组(班)负责制。2、所有机操人员必须持证操作,熟练操作技能做到四懂三会(懂原理、懂构造、懂性能、懂用途,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3、新设备或经过大修,改装的设备,必须进行试运转并进行走合,走合期内按规定减载限速,并挂“走合期”标志以示区别。4、机械设备不得超负荷运行,特殊情况需经机管员同意并取得可靠数据后作业,大型设备必须征得机械设备科的认可。5、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非正常损坏或性能降低及停产均为设备事故,事故大小的划分:一般事故:损失价值20-200元内,停产三天以上;大事故:损失价值200-20xx元以内停产十天以上;重大事故:损失价值20xx元以上,停产一个月以上。凡是发生事故必须填写设备事故报告单报机械设备科备案。事故处理应做到三不放过: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者未经过处理或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对于事故责任者,根据情节轻重及损失大小应分别进行教育、处分、经济制裁,直到追究刑事责任,对好的典型及有功人员应予表扬和奖励。四、设备的保修保养修理1、设备的保养、修理,实行专业修理与操作人员日常维修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日常保养维修,推行“十字作业法”做到定期保养及时修理。2、设备的日常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小修由操作人员和机修工人共同完成。3、设备大中修由机修厂完成,修理计划由基层和机械设备科共同编制,公司下达生产计划执行。4、设备的修理应本着质量第一的原则,各道工序应有专职检验员检验,总体验收必须有主修技术人员会同送修单位代表经试车合格后,共同签署意见方能出厂,中大型设备机械设备科参加试车验收。5、凡由机修厂承担修理的设备实行“三包”(包修、包费用、包保用期),经大中修出厂的设备应有六个月的保用期,在保用期内损坏或出现严重故障时按如下办法办法。(1)修方责任造成,由机修厂无偿限期修复。(2)由于操作不慎,保养不好,而造成的损坏送修单位负责。(3)设备修理出厂后,修理单位填写设备修理记录表,交送修单位或机械设备科存档。机械设备管理2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的现状维修管理是一项涉及范围广、人员多又相互联系的系统性工作,如运行情况的记录,维修间隔的控制,项目的实施。这其中包含了人、作业程序、检查落实、经济性分析控制等问题,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将影响到最终实施结果。事实上,目前的管理现状很难适应客观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维修管理模式不合时宜。传统的计划预期检修制,不太顾及维修的经济性要求和经济管理。因而这种管理模式是生产型的,而生产经营型的维修管理不仅要考虑设备生产的需要,更要追求维修的经济型和维修的经济管理。(2)维修管理系统不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有些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的管理机构没有全面的管理规章制度,或有制度而不能按制度执行,造成维修管理水平低下。(3)重使用、轻管理。例如:在日常管理考核、评比中,对设备管理的考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对维修管理的投入不足等等。(4)维修计划兑现率低。施工企业对下属机械使用单位的制约不够,使得修理计划兑现率低、施修工期难保证、修理不彻底、忽视施修质量等现象时有发生。(5)管理技术相对落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检测技术得不到广泛应用,对于制造精度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和控制技术越来越先进的现代设备,很难凭经验及时发现故障隐患。(6)安全管理不足。一些施工单位,忽视对机械设备的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技术档案不健全,安全装置管理不当,造成一些人为的安全事故,增大了企业的负担。(7)维修管理基础设施跟不上。有些较先进的设备,对配件的质量以及燃料、润滑油、液压油的质量要求较高,一些采购人员业务知识欠缺,责任心不强,购置了一些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使一些较先进的机械设备,由于使用了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造成机械设备的早期损坏,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针对维修制度和模式的现场管理对策由于工程机械的种类繁多、机型复杂、产地不一,制造工艺和材质的差异,不同机械运行状态、作业对象、作业环境及各施工单位的维修条件、 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等的差异,使得工程机械的维修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 程。各种类型的工程机械在施工中的重要性及对可靠性的要求均不相同, 而各种维修制度又各有所长,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故不宜千篇一律硬性推 行某一种维修制度。国家和行业在维修制度的改革方面要坚持多样化、复 合化、弹性化的原则,让企业自主选取适合自己的维修制度,这才是维修 制度改革的最终目的。 为了避免维修过剩和维修不足的局面产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不同 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让“不同的部件(系)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 让“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应用场合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 (1)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目前,在施工现场应用较多的 土石方机械和路面机械,多为液压、电子技术较先进的进口设备。这些设 备结构复杂、技术先进,发生故障后修理较为困难,应以状态监测(检测) 的维修模式为主;而一些小型简单机械,如钢筋加工机械、钻探设备、木 工机械、破碎设备等,因其结构简单,发生故障后损失不大,可采用事后 维修模式;对有关水泥混凝土加工、运输、浇筑和沥青土加工的设备,如 水泥混凝土拌合站、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水泥混凝土输送泵(车)、 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等,发生故障后将对生产和产品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就应采用计划预防修理为主、状态修理为辅相结合的维修模式,根据生产 情况适时安排有计划的维修,并按一定的标准和周期对其进行点检。 (2)不同的部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工程机械各个零部件的工况、 运动方式、可靠度要求等都不尽相同,对于那些结构复杂、技术先进的液 压动力、控制、执行元件,应采用状态监测(检测)维修模式;对于那些 高速运转部件或事关安全的部件如行驶设备的转向系、制动系、发动机等, 应采用计划与预防相结合的维修模式;而如铲斗、挖斗、履带行走系及车 架之类的部件,可采用事后维修模式。 (3)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应用场合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通常认为, 一旦确定出某设备故障的维修模式后,便可以在所有的同类设备上应用, 事实上不能这么做。这是因为:首先,同类设备(甚至是同一设备)在不 同应用场合,有着不同的期望性能,如满负荷工作和降负荷工作时的要求 便不一样。其次,同类设备(同一设备)在不同的现场环境下发生相同的 故障可能会有着不同的故障后果。例如:单独使用的设备与配套使用的设 备其发生故障后的后果是不一样的;现场有备份的设备和无备份的设备其 发生故障的后果也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在不同的现场环境下,工程对同 类设备(同一设备)的可靠度要求是不一样的。 基于上述原因,从经济角度来考虑,施工企业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 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应用场合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以得到相应的设备工 作可靠度。 针对维修方式和工艺组织的现场管理对策(1)针对维修方式的对策。无论各个单位的维修方式如何变化,有一 点可以肯定:从长远来看,今后维修方式的发展方向是:以状态监测(检 测)和诊断为基础的多种维修方式的“有机”结合体。它的目标是:在条件允 许的条件下尽量减少修理次数,使用恢复手段将故障排除或抑制。它的方 向是:逐步过渡到设备的“异体监护”之路。 随着机械机电液一体化的出现,传统的“浴盆曲线”已经不能代替所有的 故障情况了。多种故障率(失效率)的出现,使机械和零部件按照其不同 的故障结构安排修理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例如,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工 程机械的发动机、底盘传动装置、液压系统、电子操作及监控系统等,都 按照其各自的故障结构模式,在运转期间采用定期、不定期的检测和诊断, 初步掌握了磨损和劣化程度,因而使得将状态修理作为维修方式的主流完 全成为可能。状态修理的采用,有效地防止了修理过剩或是修理不足的情 况发生。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状态修理在修理中占的比重会越来越 大,但是不会完全取代基于时间周期结构的计划修理。对于那些大型固定 设备,与安全生产紧密相关的部位,以及有些不便于采用状态监测(检测) 的总成部件,仍然要适当安排周期计划性的修理与状态修理相结合。 (2)针对维修工艺组织的对策。施工现场修理的重点是对机械突发故 障的现场抢修。现场抢修是指在施工现场上运用应急诊断和修复技术,以 恢复施工所需的基本功能为目的,迅速地对工程机械的损坏部分进行修复, 使工程机械能够完成预定的任务或撤离现场。它的特点是:时间紧迫、环 境恶劣、恢复状态的多样性。现场抢修的特点决定了修理的作业方法必然 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可以是现有规程上规定的修理方法,比如总成互换修 理、原件修复,也可以是临时性的修理方法,如配用、粘接、焊接、捆绑、 拆拼修理、旁路等。在修理的劳动组织形式上,现场抢修一般可采用传统 的综合作业法(包车修理法)。 针对维修管理的现场管理对策无论维修制度是多么的完善,维修模式是多么的先进,维修体制是多 么的健全,维修方式是多么的适用,离开了维修管理都不能得以实现。要 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将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 效率,及时准确地完成管理工作;制定严格的维修管理制度,确保维修质qxmhjgc.com